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娱乐 >这几类特殊人群如何科学接种新冠疫苗?专家建议 正文

这几类特殊人群如何科学接种新冠疫苗?专家建议

时间:2024-03-28 20:03:34 来源:网络整理编辑:娱乐

核心提示

原标题:这几类特殊人群如何科学接种新冠疫苗?专家建议为进一步实施科学精准防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新十条”。随着防疫措施的优化,疫苗接种问题再次引起广大群众的关注。为解答特殊人群(如甲状腺 绝情总裁离婚吧

原标题:这几类特殊人群如何科学接种新冠疫苗?专家建议

为进一步实施科学精准防控,类特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新十条”。殊人随着防疫措施的群何绝情总裁离婚吧优化,疫苗接种问题再次引起广大群众的科学关注。为解答特殊人群(如甲状腺疾病患者、接种建议糖尿病患者、新冠肿瘤患者、疫苗慢性肾脏病患者、类特风湿免疫病患者、殊人器官移植受者、群何血液肿瘤患者、科学孕产妇、接种建议儿童免疫抑制个体等)对疫苗接种的新冠常见问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5位专家对这部分人群给出了疫苗接种建议。疫苗

Q1 有必要接种疫苗吗?

答:有必要。类特

我国绝大多数人都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对新冠病毒是易感的,感染发病后,有的人还会发展为危重症,甚至造成死亡。接种疫苗后,绝大部分人可以获得免疫力,从而有效降低发病、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Q2 目前市面上有哪些新冠疫苗?

答:目前全球新冠疫苗主要类型包括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mRNA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国内现在用得最多的是灭活疫苗(将新冠病毒灭活,使之失去感染力却保留对免疫系统的刺激作用),其次是腺病毒载体疫苗(该病毒没有复制能力,不会在人体内繁殖)和重组亚单位疫苗。这几种均可用于基础免疫接种和加强免疫接种。

近期上市的吸入性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属于腺病毒载体疫苗,目前仅适用于加强免疫接种。

Q3 针对一般人群,哪些情况下禁忌接种疫苗

答:根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通常的疫苗接种禁忌包括:

(1)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

(2)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

(3)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

(4)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

(5)妊娠期妇女。

有些禁忌,比如正在发热等是暂时的,当导致禁忌的情况不再存在时,可以在晚些时候接种疫苗。对部分接种禁忌或慎用人群,参照下述特定人群接种建议执行。

Q4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答:新冠疫苗安全性好,严重副作用少。

从目前数据来看,新冠疫苗的安全性非常高,对于符合规定的接种者,一般不会发生太大的副作用。但由于每个人的体质都不同,部分人群接种新冠疫苗后有一些轻微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的红肿、硬结、疼痛等,也有发热、乏力、恶心、头疼、肌肉酸痛等临床表现。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以通过饮水和休息缓解,约2-3天后可自行恢复。

甲状腺疾病患者接种新冠疫苗建议

Q5 接种新冠疫苗对甲状腺功能有影响吗?

答:绝大多数人甲状腺功能不受影响。

2022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绝情总裁离婚吧内分泌科首席专家肖海鹏教授带领的团队在甲状腺领域权威杂志Thyroid上发表一项研究,观察了657名参与者接种前及接种第二针新冠疫苗28天甲状腺功能、抗甲状腺抗体的水平变化。结果发现在接种前甲状腺功能正常的564名参与者中,只有36人(6.3%)在接种疫苗后出现了甲状腺功能异常,而545名接种前抗甲状腺抗体阴性的参与者中,没有人在接种疫苗后抗体水平出现异常。

值得注意的是,在93名接种前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者中,70名(75.27%)患者在接种疫苗后功能恢复,112名抗甲状腺抗体阳性的患者,接种疫苗后105名患者的抗体仍为阳性。总体来说,在第二次接种疫苗后的28天内,对甲状腺功能或抗甲状腺抗体没有显著的不良影响。

Q6 甲亢或甲减患者可以接种新冠疫苗吗?

答:可以接种新冠疫苗,而且是安全的。

已有研究显示在接受甲减治疗的患者中接种新冠疫苗不增加甲状腺功能不稳定或不良结局风险。但也有人担心部分甲亢患者在接种疫苗后出现了甲亢复发或原有甲亢的加重。针对这一情况,来自香港大学的团队在甲亢患者中进行了探究,该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接种前甲状腺功能正常或异常,新冠疫苗和甲状腺功能不稳定无关。更为重要的是,27名接种疫苗时有明显甲亢的患者,接种疫苗后,没有出现甲状腺危象或甲状腺功能控制困难。由此可见,新冠疫苗对甲亢患者也是安全的,接种疫苗不会增加甲状腺功能不稳定的风险。

Q7 甲状腺疾病患者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答:患者符合下列条件,可以接种新冠疫苗:

(1)甲亢:患者规律服用稳定剂量的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赛治、他巴唑)、丙硫氧嘧啶等且疾病处于缓解期;

(2)甲减:正在服用稳定剂量优甲乐且疾病处于平稳期;

(3)甲状腺结节:良性结节且甲功正常者;

(4)桥本甲状腺炎:疾病处于平稳期,甲状腺功能正常,无明显临床症状者。

以上条件是根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关于甲状腺疾病患者新冠疫苗预防接种指引(第一版)及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

Q8 甲状腺疾病患者什么情况下应该暂缓接种新冠疫苗?

答:以下情况应暂缓接种新冠疫苗:

(1)甲亢:疾病尚处于活动期,甲状腺功能尚未控制正常时;初用抗甲状腺药物前3个月或处于换药过渡期;放射性碘131或甲状腺术后甲状腺功能尚未稳定时。

由于抗甲状腺药物可能有发热、皮疹、粒细胞缺乏、血管炎等不良反应,容易与疫苗注射后的不良反应混淆,无法及时发现,这些副作用最常发生在用药的前3个月,因此建议初服药3个月后,若无明显异常再接种疫苗。放射性碘131或甲状腺术后患者,由于放疗或术后患者甲功会发生较大变化,建议放疗或术后待甲功稳定后再行疫苗接种。

(2)甲亢相关性眼病:疾病处于活动期,有明显突眼、结膜充血水肿、眼球运动痛等症状时;或正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或正在使用利妥昔单抗(RTX)治疗后6个月内或再次用药前4周内不宜接种疫苗。

(3)甲减:疾病尚未控制,TSH>10uIU/ml且T3、T4低于正常值时。

Q9 甲状腺患者适合接种哪种类型的疫苗?

答:市面上的各种疫苗均可选择。

目前没有证据显示哪种疫苗在甲状腺疾病患者中的效果更好或不佳,因此,甲状腺疾病患者可选择上述疫苗进行接种。

Q10 甲状腺患者接种新冠疫苗有副作用吗?

答:请参阅问题4答案。

总体来看,甲状腺疾病不是新冠疫苗接种的绝对禁忌证,主要还是与个人的免疫功能、营养情况、疾病是否处于活动期有关。同时,强调一下对于正在接受甲亢或甲减治疗的患者,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监测甲状腺功能的变化。

糖尿病患者接种新冠疫苗建议

糖尿病患者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而且一旦感染新冠,重症率、病死率较一般人群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显得尤为重要。

Q11 糖尿病患者是否建议接种新冠疫苗?

答:建议所有符合条件的糖尿病患者都接种新冠疫苗。

现有数据表明,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是感染新冠病毒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一旦感染新冠,更容易发展至危重症,死亡风险的几率更大。而全程接种新冠疫苗可明显降低糖尿病患者新冠感染后的重症率和死亡率。因此,建议所有糖尿病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尽早全程接种新冠疫苗,以减少发展至新冠重症的风险。

Q12 糖尿病患者什么情况下可以接种新冠疫苗?

答:原则上,糖尿病患者在病情稳定期即可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各种药物(包括口服及注射类药物),均不作为疫苗接种的禁忌,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和(或)药物治疗,空腹血糖≤13.9mmol/l,即可正常接种新冠疫苗。

Q13 糖尿病患者什么情况下不宜接种或应暂缓接种?

答:若目前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状态、乳酸酸中毒)或患有上述急性并发症痊愈未满2周的糖尿病患者,建议暂缓接种。

若糖尿病患者合并较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等)可参考我院相应专科接种建议。

Q14 接种疫苗期间,糖尿病患者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适当增加监测血糖的频次,并注意根据血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糖尿病患者使用的药物不会影响新冠疫苗的效果,因此接种前不需要停药。接种疫苗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短暂的不适,饮食及运动习惯可能会发生改变,因此可能会引起血糖波动,同时疫苗本身可能引起血糖的轻度升高,所以接种疫苗后,糖尿病患者应该适当增加监测血糖的频次,并注意根据血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Q15 糖尿病患者适合接种哪种类型的疫苗?

答:可选择市面上的各种疫苗进行接种。

Q16 糖尿病患者接种新冠疫苗有副作用吗?

答:请参阅问题4答案。

肿瘤患者接种新冠疫苗建议

恶性肿瘤患者由于年龄大、并发症多、各种抗肿瘤治疗导致免疫功能抑制等原因,其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感染风险更大,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对更高。

Q17 恶性肿瘤患者或癌症长期生存者是否应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答:癌症患者应该接种新冠疫苗。

综合美国《NCCN肿瘤患者接种新冠疫苗指南(2021版)》及国内2022年发表的《恶性肿瘤患者新冠疫苗接种的专家意见》,基本观点是:可以打,必须打,尽快打!经肿瘤专科医生综合评估患者身体状态、免疫功能及病情后,应鼓励患者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建议足量、足疗程、按照推荐剂量和剂次完成。

Q18 恶性肿瘤患者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否安全?

答:恶性肿瘤患者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安全的,优先灭活疫苗或重组亚单位疫苗。

从目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安全性大数据来看,肿瘤患者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常见不良反应的类型和程度与非肿瘤人群相似。由于恶性肿瘤患者属于免疫功能受损人群,根据既往同类型疫苗的安全性特点,建议恶性肿瘤患者接种灭活疫苗或重组亚单位疫苗。

Q19 恶性肿瘤患者如何选择接种时机?

答:按照下列条件选择接种疫苗时机:

(1)恶性肿瘤需要接受手术的患者

建议手术后一个月,身体状态康复后接种。处于围手术期(术前1周至术后1个月)的,不建议接种,应等待术后恢复,排除相关禁忌后再接种;

(2)恶性肿瘤需要接受放疗的患者

放疗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建议放疗全疗程完成后再接种。现阶段放疗与疫苗接种相关数据尚不充分,应结合新冠病毒感染风险和患者意愿,在排除新冠病毒疫苗相关禁忌证后,也可考虑在放疗期间接种;

(3)恶性肿瘤需要接受化疗的患者

化疗会导致免疫功能受损,建议结合新冠病毒感染风险、患者意愿、化疗的疗程数,由肿瘤专科医生与患者共同决定接种时机,如辅助化疗应在全疗程结束至少一个月后可以考虑接种;而长期化疗病人,在其病情稳定的维持治疗阶段,可考虑在化疗前2周或化疗结束后1~2周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4)恶性肿瘤需要接受内分泌及靶向治疗的患者

内分泌及靶向治疗不良反应小,疗程普遍较长,可经肿瘤专科医生评估后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新型靶向药物或抗体与新冠疫苗之间的交互作用尚不明确,因此要特别注意接种期间的安全管理,避免不良反应叠加的可能;

(5)恶性肿瘤需要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患者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能并不影响新冠病毒疫苗的保护效力,但其长期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6)正在参加临床试验的恶性肿瘤患者

并非所有参与临床试验的患者都适合接受新冠疫苗,建议根据临床试验的具体方案来决定患者是否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或可与发起单位或牵头专家讨论疫苗接种事宜。

Q20 什么样的恶性肿瘤患者不建议或者应暂缓接种?

答:下列患者不建议或应暂缓接种疫苗:

(1)处于疾病快速进展、病情未有效控制的患者;

(2)正在接受抗B细胞治疗如CD20单抗、CD19/CD3等双靶向药物或BTK抑制剂维持治疗或结束治疗不满6个月的患者;

(3)正在接受强化疗方案或免疫抑制剂(如抗胸腺细胞球蛋白、阿伦单抗、钙调抑制剂、中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等)治疗中的患者,或停用免疫抑制剂未满6个月的患者;

(4)中性粒细胞计数Q21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答:请参阅问题4答案。

对于已确定原发肿瘤部位的癌症患者和⽣存者(如乳腺癌、⿊素瘤、头颈癌),最好在原发肿瘤对侧⼿臂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以避免影像学检查中混淆良性疫苗相关淋巴结肿⼤与恶性淋巴结肿⼤。通过采⽤这种⽅法,对接种疫苗后发现的淋巴结肿⼤往往可以观察以确定消退情况,从⽽可能减少进⼀步诊断性影像学和活检的需求。

Q22 接种新冠疫苗是否会助长恶性肿瘤或促进复发?

答:目前没有资料显示新冠疫苗会使肿瘤加速生长或促进肿瘤复发转移。

慢性肾脏病患者接种新冠疫苗建议

慢性肾脏病患者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慢性肾脏病患者感染新冠更容易发展为新冠重症。尤其对于肾功能减退、透析等免疫低下患者,一旦感染新冠,重症率会高于普通人群。因此,对这部分人群应鼓励积极接种新冠疫苗。

Q23 慢性肾脏病患者是否建议接种新冠疫苗?

答:建议所有符合条件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都接种新冠疫苗。

现有研究数据表明,慢性肾脏病、透析和肾移植是感染新冠病毒的危险因素以及重症和死亡的危险因素,全程接种新冠疫苗可明显降低慢性肾脏病患者新冠感染后的重症率和死亡率。因此,建议所有慢性肾脏病(包括透析和肾移植)患者在病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积极接种新冠疫苗,以减少发展至新冠重症的风险。

Q24 慢性肾脏病患者什么情况下可以接种新冠疫苗?什么情况下不宜接种或应暂缓接种?

答:慢性肾脏病患者在病情稳定期即可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有以下情况的患者不宜接种或应暂缓接种:

(1)存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描述的疫苗接种禁忌证的患者,具体请参阅问题3答案;

(2)肾脏病情尚不稳定者(存在高血压未控制、血肌酐快速上升、病情复发等情况)。

Q25 慢性肾脏病患者适合接种哪种类型的疫苗?

答:基于现有的经验,建议肾病患者接种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

对于腺病毒载体疫苗,虽然所用载体病毒为复制缺陷型,但既往无同类型疫苗使用的安全性数据,暂时不建议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肾病患者接种腺病毒载体疫苗。

Q26 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慢性肾病患者是否可以接种新冠疫苗?

答:大多数接受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慢性肾病患者可以接种新冠疫苗。

(1)对于正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羟氯喹、环磷酰胺、他克莫司、环孢素、贝利尤单抗等药物的患者,建议可继续使用这些药物。在肾病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可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可以增加抗体产生滴度;

(2)使用利妥昔单抗的患者建议结束单抗治疗6个月后再接种新冠疫苗。对于未开始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建议在用药4周前完成灭活疫苗的接种;

(3)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建议糖皮质激素剂量逐渐减少到每天小于20mg泼尼松当量后再接种新冠疫苗;

(4)使用吗替麦考酚酯、环磷酰胺的患者,由于这类药物可降低疫苗接种患者的抗体水平,建议如果肾病病情稳定允许,接种疫苗后停药1周。

Q27 透析患者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答:透析患者可以接种新冠疫苗。

在所有慢性肾脏病患者中,透析患者感染新冠及发生新冠重症的风险最高。从国际的大量数据表明,透析人群接种新冠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新冠感染的重症和死亡率,而且是安全的。因此,透析患者应积极接种新冠疫苗。透析患者不仅需要注射常规的第一针、第二针基础新冠疫苗,而且还需要注射加强针(第三针、第四针),从而有效提高机体的免疫应答,对于有效降低新冠导致的重症以及死亡风险均有重要作用。

风湿免疫病患者接种新冠疫苗建议

罹患风湿免疫病(主要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炎、血管炎和特发性炎性肌病等)的患者,如果没有接种过新冠疫苗,感染新冠病毒后引发重症的风险较高。建议这些群体应及时全程接种新冠疫苗,但是,不少风湿免疫病患者对接种新冠疫苗还有一些疑问和顾虑,导致目前患者新冠疫苗接种率较低。

Q28 风湿免疫病的患者建议接种新冠疫苗吗?

答:建议风湿免疫病患者接种新冠疫苗。

现有的数据表明,风湿免疫病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住院率和重症的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这是因为风湿免疫病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免疫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影响了机体的抗病毒机制。如果接种过新冠疫苗,机体已经对新冠病毒形成免疫记忆作用。一旦新冠病毒进入人体,机体能比没有注射疫苗的患者做出更快更准确的免疫反应,从而发挥保护作用,降低感染风险,减少发展至重症的几率。尽管使用免疫抑制剂可能影响患者的免疫反应性,研究表明,接种疫苗仍能起到相当好的保护作用。

Q29 风湿免疫病患者适合接种哪种新冠病毒疫苗?

答:根据现有的经验,最适合风湿免疫病患者接种的是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暂时不建议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接种腺病毒载体疫苗。

Q30 风湿免疫病患者什么时候接种新冠疫苗最好?

答:稳定期。

建议风湿免疫病患者在病情稳定期接种疫苗,即使仍然需要药物维持治疗的阶段,只要病情平稳,就可以接种。如果是新发的风湿免疫病,或者疾病有明显的活动,需要用大剂量免疫抑制剂进行诱导缓解治疗,则可能影响疫苗的效果,最好等疾病控制稳定后尽快接种。

Q31 接种疫苗期间,抗风湿的治疗药物应该如何调整?

答:根据下列情况调整:

(1)使用免疫抑制剂剂量较大的患者,对免疫应答有较大影响,产生保护性抗体的浓度也比较低。若病情稳定,使用小剂量免疫抑制剂维持治疗,对免疫应答和抗体产生的影响较小,尤其是接种加强针后可以达到接近正常人的免疫应答水平;

(2)对病情得到良好控制的患者,接种新冠疫苗时,可适当推迟免疫抑制药物注射或服用的时间,或短期减少免疫抑制剂的剂量,以减少对抗体产生的影响。例如,甲氨蝶呤、吗替麦考酚酯、环磷酰胺或JAK抑制剂(托法替布、巴瑞替尼或乌帕替尼),如病情允许时在每次注射疫苗后停用一周。其他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和生物制剂(如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戈利木单抗或妥珠单抗、贝利木单抗、泰它西普等)可不停药。但是,阿巴西普和利妥昔则例外,阿巴西普(abatacept)和利妥昔单抗(rituximab)对抗体的产生有比较显著的影响,一般需要停用或推迟注射时间,例如注射疫苗前后一周都不能使用阿巴西普,注射疫苗2-4周后再使用利妥昔单抗。

是否暂停或推迟免疫抑制剂最好咨询医生,根据患者的疾病活动度等具体情况来定。即使不能停用免疫抑制剂注射疫苗,一般不会引起疾病加重,最多就是不能产生免疫应答。

Q32 接种疫苗的风险有哪些?

答:请参阅问题4答案。

尽管理论上讲,接种新冠疫苗有导致风湿免疫病复发或恶化的风险,但现有数据表明,注射疫苗导致疾病复发或恶化的风险不大,即使有轻度的病情波动,调整药物也很容易控制。总体而言,风湿免疫病患者接种疫苗利大于弊。

Q33 哪些患者不适合接种疫苗?

答:请参阅问题3答案。

器官移植受者接种新冠疫苗建议

实体器官移植术后的患者因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导致免疫力低下,他们相比于普通人群更为易感、感染后重症风险也相对更大。他们进行疫苗接种与普通人群存在一定的区别。在此,我们根据目前已公开发表的相关研究数据,结合本中心的临床经验,对器官移植受者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接种进行指引。

Q34 器官移植患者需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答:没有接种禁忌证者,应接尽接。

实体器官移植术后的患者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是罹患新冠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也是受新冠病毒感染危害最大的人群之一。多项临床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移植受者感染新冠病毒后需机械通气率或重症监护病房入住率为18%~31%,病死率15%~25%(同期普通病人感染病死率为1%-5%),重症患者死亡率超过了50%。此外,肾移植受者感染新冠病毒后移植肾功能可能会下降,严重者可导致移植肾失功。而在接种了新冠病毒疫苗后,移植患者的新冠病毒感染率、重症率和死亡率均可明显下降。因此,对于没有明显接种禁忌的器官移植患者,均应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Q35 器官移植患者应接种哪种新冠病毒疫苗?

答:优选灭活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或mRNA疫苗。

虽然目前尚无包括肾移植受者在内的免疫功能受损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但根据既往同类型疫苗的安全性特点,推荐免疫功能受损人群接种灭活疫苗、mRNA疫苗或重组亚单位疫苗。

Q36 器官移植患者接种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如何?

答:安全,不良反应与普通人群无显著差异,不会增加移植器官的排斥反应。

国内外多个中心的研究数据表明,肾移植和肝移植受者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安全的,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主要以疲惫、接种部位疼痛为主,且症状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普通人群无显著差异。另外,一项约翰霍普金斯的研究数据证实,器官移植受者在接种新冠疫苗后均未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因此接种新冠疫苗并不会增加排斥反应发生的风险。所以,短期的研究数据表明,器官移植患者接种新冠疫苗是安全可行的。

Q37 器官移植患者接种新冠疫苗的时机应该如何选择?

答:根据下列情况选择接种时机:

(1)稳定受者:术后3个月开始、流行严重的地区可提前到术后6周接种。疫苗的预防效果受机体免疫系统对疫苗的应答水平影响。移植术后早期,由于受者需要使用很强的免疫抑制剂,机体免疫力尤为低下,这直接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对新冠疫苗的免疫应答降低。因此,我们建议术后3个月,待机体免疫力相对提高且较为稳定后再接种疫苗。而对于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前接种疫苗的时机。同样,对于疫情较轻且可控的地区,器官移植患者接种疫苗的时间可以适当延后。对于移植术前接种过首剂疫苗的患者,下一次疫苗接种时间应调整为移植术后至少6周,以确保机体免疫系统具备一定的免疫力对疫苗进行应答,减少免疫抑制剂对疫苗疗效的不良影响。

(2)出现以下情况的移植受者,则应适当推迟接种时间:近期出现感染或者发热,应在病情稳定后接种;因排斥反应接受治疗的移植受者,应在治疗后推迟至少1个月再接种;对于近期使用过T细胞清除剂、或B细胞清除剂、或高剂量免疫抑制剂的移植受者,应在接受治疗3个月后再进行疫苗接种。

Q38 器官移植患者是否应该增加疫苗接种次数?

答:3剂以上,可增加保护效力。

器官移植受者对新冠疫苗的应答水平低于正常人群,因此应适当增加疫苗接种次数,增强疫苗的保护效力。对于初始应答反应较低的移植受者,第3剂灭活疫苗也能显著提升患者体内的中和抗体水平。因此,应适当增加疫苗接种次数来提高疫苗在器官移植受者中的保护效力。

Q39 器官移植患者接种新冠疫苗是否应该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

答:不必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

霉酚酸类抗增殖药物、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类固醇激素等均被证实会影响新冠病毒疫苗的免疫应答。然而,这几类药物同样也是移植受者术后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的关键部分,对预防排斥反应的发生至关重要。目前,暂无相关研究证实降低甚至停用上述免疫抑制剂剂量能给移植受者带来临床获益,而降低免疫抑制剂剂量则会显著增加排斥反应发生的风险。因此,对于器官移植患者,不建议在接种新冠疫苗时降低免疫抑制剂的用量。

Q40 如何预防器官移植患者接种疫苗后的突破性感染?

答:做好预防措施或肌注长效新冠预防中和抗体组合药物 Evusheld 。

突破性感染是指完成疫苗接种超过14天后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突破性感染在各种人群中均有发生,但由于移植受者接种疫苗后的免疫应答较正常人低,形成的免疫防御较弱,因此他们发生“突破性感染”的几率较正常人高。在接种疫苗后,我们应继续做好物理防护,包括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此外,还可以选择单克隆抗体类药物进行暴露前预防。

目前,全球首款长效新冠预防中和抗体组合药物 Evusheld 成功在海南通过特殊进口审批,用于成人和青少年(年龄≥12岁且体重≥40kg)的新冠病毒暴露前预防。Evusheld 由两种全人源长效单克隆抗体替沙格韦单抗(tixagevimab, AZD8895)和西加韦单抗(cilgavimab,AZD1061)的抗体组成,可以模拟人体的天然抗体防御机制,通过与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上的不同位点结合,降低病毒进入和感染健康细胞的能力,并有助于清除已被感染的细胞。

Q41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禁忌人群

答:以下人群不宜接种新冠疫苗:

(1)存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描述的疫苗接种禁忌证的患者,具体请参阅问题3答案。

(2)移植器官功能代偿不良或其他严重基础疾病不适宜接种疫苗者。

血液肿瘤患者接种新冠疫苗建议

血液肿瘤患者多数存在免疫功能受损,更易感染新冠病毒,且感染后重症率高,预后差。为了保护血液肿瘤患者、避免其成为免疫链条中的薄弱环节,除了常规的感染防范措施,如何正确引导其通过疫苗接种获得最大可能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Q42 血液肿瘤患者与普通人群有何不同?

答:与普通人群相比,血液肿瘤患者多数存在免疫功能受损,更易感染新冠病毒,且感染后重症率和病死率更高,预后差。因此,各种常规感染防范措施应更加规范和严格。

Q43 血液肿瘤患者接种疫苗安全吗?

答:安全,建议优先选择灭活疫苗。

根据既往同类型疫苗的安全性特点,建议血液病患者优先选择灭活疫苗;血液病患者免疫功能受损常见,合并其他慢性疾病者较多,接种疫苗后应加强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同时注意原发病的随访。

Q44 血液肿瘤患者接种新冠疫苗后有保护作用吗?

答:有保护作用。

血液病患者对新冠疫苗的免疫应答总体低于健康人群,但多数情况下,疫苗接种产生的免疫应答对患者具有保护效力。应鼓励符合接种条件且无禁忌证的血液病患者接种疫苗,同时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及原发病的随访。

Q45 哪些类型的血液肿瘤患者适合接种新冠疫苗?接种疫苗的合适时机是?

答:根据下列患者条件选择接种新冠疫苗时机:

(1)应接种的患者:完成治疗1年以上且处于疾病完全缓解状态、病情稳定的血液肿瘤患者;与免疫紊乱或凝血障碍无关的非恶性血液病、且病情已控制的患者,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

(2)可接种的患者:完成治疗3个月以上、病情稳定的血液肿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3个月以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和细胞免疫治疗(如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即CAR-T治疗)结束6个月以上,且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恢复、原发病稳定的患者;移植前或CAR-T细胞治疗前接种过疫苗的患者,移植或CAR-T细胞治疗6个月后需适时重新接种疫苗;应用来那度胺或TKI(络氨酸激酶抑制剂)单药维持治疗且病情控制的患者。

(3)可考虑优化疫苗接种时间的患者:未治疗的新发惰性血液肿瘤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先接种疫苗再启动抗肿瘤治疗。若血液肿瘤患者在治疗间歇期接种,应处于疾病稳定状态,且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1.0×109/L及血小板计数≥50×109/L。

Q46 哪些血液病患者不适合接种疫苗?

答:下列患者不适合或建议暂缓接种新冠疫苗:

(1)处于疾病进展期、病情未有效控制的患者;

(2)正在接受抗B细胞治疗如CD20单抗、CD19/CD3等双靶向药物或BTK(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维持治疗或结束治疗不满6个月的患者;

(3)强化疗或免疫抑制剂(如抗胸腺细胞球蛋白、阿伦单抗、钙调抑制剂、中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等)治疗中的患者;

(4)中性粒细胞计数Q47 血液肿瘤患者,需要进行疫苗加强针吗?

答:符合接种条件的血液病患者,均应适时进行疫苗加强接种,建议全程接种。

Q48 血液肿瘤患者的家人或者密切接触者需要接种疫苗吗?

答:血液病患者的家人、照护者及其他密切接触者,如无接种禁忌,均应接种疫苗。

孕产妇接种新冠疫苗建议

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孕产妇是特殊人群,除了需要预防新冠病毒及其他流行病和传染病之外,还需要定期到医院就诊、规律产检。一方面,孕产妇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加重母体病情,对胎儿或新生儿造成损害;另一方面孕产妇接种新冠疫苗,缺乏安全性和效果评价的临床试验,对胎儿和新生儿的远期影响尚不清楚,如何平衡两者的利弊是孕产妇比较困惑的问题。

Q49 孕妇是不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易感人群?

答:与普通人群没有差异。

目前的临床资料显示,孕妇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和普通人群是没有差异的,感染后出现的症状也与普通人群相近,如发烧、咳嗽、咽痛、流涕、气促、浑身酸痛、周身乏力等。但是与非孕期女性相比,进展为重症的风险会升高,尤其是超重肥胖、伴有慢性肺部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孕妇,风险更高。孕期新型冠状病毒通过胎盘传染胎儿的病例少见,亦没有引起胎儿畸形的相关报道,但是孕妇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特别是发展为重症时,子痫前期、早产、死胎的风险增高。

Q50 孕产妇适合接种哪种新冠疫苗?

答:国内孕产妇可用灭活疫苗。

国外的研究报道孕产妇接种mRNA疫苗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非孕期相似,没有增加流产、早产、胎死宫内、胎儿生长受限和胎儿畸形等风险。国内现在用得最多的是灭活疫苗。妊娠期接种灭活新冠疫苗的报道较少,从疫苗成分和作用机制分析对孕妇和胎儿不会产生额外的不良影响。依据疫苗的可及性,孕产妇可用灭活疫苗。

Q51 孕产妇什么时候接种新冠疫苗最好?

答:新冠病毒流行时,孕前、妊娠期和哺乳期均可以接种。

由于缺乏新冠疫苗在我国妊娠期女性人群使用的安全性证据,考虑到孕期接种疫苗可发生疫苗的固有不良反应,在没有明显感染风险的情况下,孕期可暂缓接种新冠疫苗,分娩后尽快接种;但生活或工作地发生新冠病毒流行时,建议按程序接种灭活新冠疫苗,妊娠早、中、晚期均可以接种,并密切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在接种疫苗后怀孕或者是在不知道自己怀孕的情况下接种疫苗,不推荐因为接种了新冠疫苗而终止妊娠,如需接种第2针,可按时进行,建议在妊娠期间做好完备的孕期检查。哺乳期接种了新冠疫苗后,可正常哺乳。

Q52 孕产妇接种疫苗有哪些不良反应?

答:与非孕产妇发生的不良反应没有差异。

孕产妇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与非孕产妇相似,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稍高,头痛、肌肉酸痛、寒战、发热等发生率稍低,但总体发生比例极低,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儿童免疫抑制个体接种新冠疫苗建议

儿童是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重点人群:其感染新冠病毒后,可能成为更为广泛的传染源在社区传播;感染儿童的临床表现虽然通常较轻,但仍有小部分为重症感染。故接种全程新冠疫苗,获得最佳保护,对儿童尤为重要。

Q53 什么儿童是免疫抑制个体?

答:指由于疾病原因或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而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

尤其是有以下情况:

(1)正在接受治疗的实体瘤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急性白血病)儿童;

(2)接受实体器官移植或胰岛移植并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儿童;

(3)接受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或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后2年内)的儿童;

(4)使用糖皮质激素、烷化剂、抗代谢物、移植相关免疫抑制药物、癌症化疗药物、肿瘤坏死因子阻滞剂和其他具有免疫抑制或免疫调节作用的生物制剂治疗的儿童;

(5)原发性免疫缺陷(如常见变异型免疫缺陷病、严重联合免疫缺陷、DiGeorge 综合征、Wiskott-Aldrich 综合征等)的儿童;

(6)晚期(血CD4 细胞计数低于200个/mm3;有艾滋病病史,但没有免疫重建;或有症状的艾滋病患者) 或未经治疗的 HIV 感染儿童。

Q54 为什么要给免疫抑制儿童接种新冠疫苗?

答:在慢性肾脏病并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儿童及血液/肿瘤患儿中,有症状的新冠病毒感染的发生率与普通儿童类似,多数感染后临床症状轻微,但是,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儿童合并新冠感染的死亡率仍高于普通人群。

接种过新冠疫苗的儿童,机体形成了免疫记忆,感染新冠病毒后可以更快速准确进行免疫反应,减少其发展为重症的几率。虽然免疫抑制儿童接种后免疫保护的强度和持久性可能会降低,但全程接种疫苗仍能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Q55 免疫抑制儿童适合接种哪种新冠病毒疫苗?

答:免疫抑制儿童可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

目前我国已经批准3~17岁儿童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免疫抑制儿童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与免疫功能正常者具有相同的安全性。

Q56 免疫抑制儿童什么时候接种新冠疫苗最好?

答:因病情个体差异大,3岁以上的孩子需根据免疫抑制的不同原因,除外不能接种及暂缓接种的情况,征求专科医生的建议后进行接种。

Q57 免疫抑制儿童接种新冠疫苗的程序是怎样的?

答:共接种2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

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为3周~8周,接种剂量和方法与成年人相同。新冠病毒疫苗在完成全程接种后给予加强接种可获得更长久更有效的免疫保护,有国家对免疫抑制儿童推荐接种第3剂以增强免疫,但鉴于儿童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应答不同于成年人,我国暂不推荐儿童接种第3剂以增强免疫。

Q58 免疫抑制儿童接种疫苗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答:请参阅问题4答案。

灭活疫苗以局部疼痛和发热最常见,个别病例报道出现严重过敏反应。

Q59 哪些孩子不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答:请参阅问题3答案。

Q60 哪些孩子需暂缓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答:有以下情况需暂缓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1)各种疾病的急性期,慢性疾病的活动期。急性病康复后,慢性病稳定3个月后可考虑接种;

(2)部分免疫抑制药物(包括免疫相关的生物制剂)使用期:①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20mg/d或 >2mg/(kg·d)]治疗结束后1个月;②生物制剂如利妥昔单抗治疗,末次剂量6个月内或B细胞数量恢复正常前;

(3)肿瘤性疾病,如淋巴瘤、白血病、恶性肿瘤接受化疗、放疗、免疫治疗期间以及停止化疗、放疗未满1年者;

(4)移植状态:器官移植状态;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后1年内暂缓接种,移植后CD4 细胞计数未恢复正常等;

(5)免疫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活动期患儿; 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患儿,建议由专科医生评估是否接种;

(6)肾脏疾病:急性肾小球疾病; 急性泌尿系感染; 急性肾损伤[肾功能在48小时内突然减退,血肌酐( SCr) 绝对值增加≥26.5 μmol /L,或 SCr 较基线升高50%,或尿量≤0.5 mL /( kg·h) 持续≥6小时]; 肾移植术后6个月内; 慢性肾脏疾病症状发作期(如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等急性活动期);

(7)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情未控制或停用免疫抑制剂未满1年; 出凝血疾病未控制; 接受抗凝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停用免疫抑制剂未满1年;淋巴增殖性疾病停药未满1年; 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期(中性粒细胞计数小于0.5× 109/L)。

指导专家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李海 肖海鹏

肿瘤科 龙健婷

肾内科 艾珍 陈崴

风湿免疫科 叶玉津 杨念生

器官移植中心邱江 王长希 何晓顺

血液科 陈美兰李娟

儿科 岳智慧 蒋小云

产科 罗艳敏

来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