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休闲 >武汉二七烈士纪念碑、郑州二七纪念塔遥相呼应 “二七精神”流淌进热干面胡辣汤 正文

武汉二七烈士纪念碑、郑州二七纪念塔遥相呼应 “二七精神”流淌进热干面胡辣汤

时间:2024-03-28 19:22:35 来源:网络整理编辑:休闲

核心提示

原标题:武汉二七烈士纪念碑、郑州二七纪念塔遥相呼应 “二七精神”流淌进热干面胡辣汤郑州,二七纪念塔。(资料图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郑州二七纪念塔采访。河南日报采访小分队在武汉二七纪念馆采访。武汉,二七 ˫;

原标题:武汉二七烈士纪念碑、二七精神郑州二七纪念塔遥相呼应 “二七精神”流淌进热干面胡辣汤

郑州,武汉二七纪念塔。烈士流淌˫;(资料图片)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郑州二七纪念塔采访。纪念进热

河南日报采访小分队在武汉二七纪念馆采访。碑郑

武汉,州纪二七烈士纪念碑。念塔(资料图片)

湖北日报、遥相河南日报两支采访小分队在郑州二七纪念馆。呼应胡辣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河南日报提供)

红色地图 梦幻联动

1923年爆发的干面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二七精神中国乃至世界劳工史上一次著名的斗争,开创了中国工人阶级与工会“跟党走”的武汉历史典范。

武汉和郑州,烈士流淌两座铁路沿线的纪念进热重要节点城市,因这一历史事件而紧密相连。碑郑如今,两座国家中心城市的二七纪念场所,稳守城市发展的中心,延续城市的历史与灵魂,续写长江黄河的精神与传奇。

在建党百年之际,河南日报和湖北日报的˫;两支融媒报道小分队,以互访形式探寻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这段历史,缅怀先烈、致敬英雄。

联体双塔

矗立在烈士牺牲的地方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馨

一条铁路,连起武汉与郑州两座城市;

一段历史,记录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

一种精神,沿着江河在神州大地奔腾。

4月27日,湖北日报采访小分队来到郑州市中心的二七广场,庄严矗立的二七纪念塔映入眼帘。

1971年7月1日,二七纪念塔开工建设,10月1日对外开放。塔高63米,采用双体结构,塔基3层、塔身11层。塔身每层均有飞檐挑角,绿色琉璃瓦盖顶。塔顶建有钟楼,会定时响起,伴随着“东方红”的旋律,沉稳厚重、直击心弦。

进入塔内,穿越历史回廊,照片、文件、雕塑、实物等映入眼帘,一个个斗争片段扑面而来。

“成年累月做牛马,吃喝如猪穿如柳;军阀刀鞭沾满血,工人何时能出头!”传唱的歌谣、锈迹斑斑的扁担簧,真实描述着20世纪初京汉铁路工人的境遇。用工人血汗经营起来的铁路,成了军阀混战割据的经济支柱和交通命脉。

1922年4月至1923年1月,在党的领导下,京汉铁路沿线16个分工会的代表先后召开三次总工会筹备会,决定于1923年2月1日在郑州普乐园举行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

2月1日清晨,郑州全城戒严,反动军警荷枪实弹。面对全副武装的敌人,代表们毫不畏惧,冲破军警的包围圈,进入会场。在一片欢呼和口号声中,京汉铁路总工会正式宣告成立。

“劳工神圣”“劳工万岁”等牌匾,庆贺着这一历史时刻。

反动军阀吴佩孚对此感到无比恐慌和仇恨。当天下午,他下令反动军警占领总工会会所,驱逐工作人员,查抄文件材料,砸坏各单位赠送给大会的匾额和礼品,甚至包围和监视代表们的住处。

参会代表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自2月3日起,总工会从郑州迁移到汉口江岸,并决定2月4日进行大罢工。

一柄表面斑驳的三叉形状汽笛,静静地躺在展览柜里。这是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信号——三头汽笛。

2月4日上午,一声汽笛拉响,江岸、郑州、长辛店数万名铁路工人相继罢工,京汉铁路全线瘫痪。

2月7日,吴佩孚等反动军阀在帝国主义指使下开始血腥镇压,制造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二七”惨案前后牺牲者52人,受伤者300余人,被捕入狱者40余人,被开除而流亡者1000余人,林祥谦、施洋等英勇就义。

值得纪念的还有铁路工人领袖汪胜友、司文德两名烈士。

汪胜友,安徽巢县人,党员,京汉铁路郑州机务厂工人。1925年,京汉铁路总工会恢复后任郑州分工会委员长。1926年,汪胜友和司文德组织秘密战斗小组,配合北伐军在铁路沿线打击封建军阀。1926年10月6日被捕,10月15日被杀害在长春桥西门外(即现在的二七广场),时年55岁。

司文德,河南汤阴人,党员,1918年到郑州铁路工务段做工。1923年,带领纠察队员维持罢工秩序,表现勇敢。1925年京汉铁路总工会恢复后被推举为郑州工务段工人总代表,和汪胜友同时被捕并被杀害,时年30岁。

郑州二七纪念馆讲解员石琳介绍,当时,残忍的敌人将二人头颅割下,用铁丝串在一起,悬挂在电线杆上达7天之久,因为二人经常在夜里卸掉铁路上的夹板,烧毁桥梁,有力打击了封建军阀。“二七塔采用联体双塔结构,主要是为了纪念汪胜友和司文德两位烈士。”石琳说。

岁月变迁,在党的领导下,曾经的血雨腥风之地改天换地,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挺拔的郑州二七纪念塔与武汉二七纪念馆遥相呼应,让“二七精神”融入城市血脉,激励两座城市人民携手并肩,开创祖国更加美好的未来。

虽败荣犹著

英光永世红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婵 秦地 马绍坤

4月28日,武汉市江汉区融媒体中心机关党支部和地质社区党员代表一行走进武汉二七纪念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暨群众教育宣讲活动。

为纪念武汉39位大罢工烈士修建的武汉二七纪念馆,是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瞻仰“二七”革命历史的重要场所。馆长李云介绍,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已有省内外近300批团队和30余家铁路基层单位近两万人到此参观研学。

巍然屹立的二七烈士纪念碑两侧,一组工人奋起抵抗的群像浮雕令人震撼。

“这是当年工人考工情形,工人要扛200斤扁担簧往返100米,途中还要经受工头的鞭打脚踢。”讲解员小沈说。

在残酷压迫下,工人们发出“军阀刀鞭沾满血,工人何时能出头”的愤怒呐喊。京汉铁路总工会执委会召开秘密会议,决定自1923年2月4日起举行全路总罢工。为便于指挥这次罢工斗争,总工会移至汉口江岸办公,组织总罢工委员会,并指定各分会罢工领导人。

位于汉口解放大道2185号的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曾是党领导京汉铁路总同盟罢工斗争的指挥中心。

“置身繁华的现代化商业圈,耳边是车水马龙,眼前是京汉铁路工人不怕流血牺牲冲破黑暗的斗争史料、实物,这样的历史方位感令人震撼、发人深思。”从河南信阳来到武汉旅游的丁先生,专门带12岁的儿子前来瞻仰。

一块怀表,是烈士林祥谦生前从事工人运动的见证;一枚证章,“劳工神圣”的大鹏飞轮在地球上奔驰;一块铁碑,铭刻着帝国主义掠夺中国筑路权的悲怆……

1963年,董必武为纪念“二七”题诗赞道:虽败荣犹著,英光永世红。

同样不能忘记的,还有那一场在武汉打响的、刻骨铭心的疫情防控人民战争。

在武汉二七纪念馆“铁路抗击疫情”展厅中,那张2020年1月23日武汉站封闭进站口所使用的封条,还有2020年4月8日解封后武汉站发出的第一张高铁乘客票,让人想起了抗疫勇士们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身影。

从“二七精神”到“抗疫精神”,从黄河到长江,从胡辣汤到热干面,都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生动诠释。